古镇竹韵,师传匠心:万里暑期实践队深入前童古镇,访谈杨维炉老师 -九游app官网下载
古镇竹韵,师传匠心:万里暑期实践队深入前童古镇,访谈杨维炉老师
夏日炎炎,热情难耐,7月12日,浙江万里学院中德品牌学部“竹编新语 甬脉通洋——行走的英语课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踏上了探索竹编非遗文化的旅程,他们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、文化底蕴深厚的前童古镇。来到实践地点,实践队一行径直走向诗路竹韵竹编文化博物馆,寻访宁海竹编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——杨维炉老师,对竹编、竹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学习交流。
竹韵悠长,匠心独运
诗路竹韵竹编文化博物馆静静座落于古镇一角,该馆按照“传承历史文脉、保护文化遗产、融入生活方式、守望精神家园”的展陈思路,设置了研学、体验、传承、艺术四大板块。馆内小院内还栽种了杨老师悉心栽培的各品种的名竹。
诗道文化,竹韵新章
结束了馆内的参观浏览后,杨老师以自己多年来对竹文化的深入调研、对竹子知识深厚的了解和炉火纯青的竹编技艺积累,为队员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竹艺课程。
课堂上,杨老师以字为饵,带领大家认识了许多竹器,了解了许多含竹的历史典故。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竹子的生长习性、独特特点、丰富多样的种类讲述了它们是如何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,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,成为诗词歌赋、绘画雕塑乃至日常生活用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。这一堂课让队员们对竹子这一自然材料有了全新的认识。
除了对竹文化的深层次研究,杨老师更是将他的视野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社会与环境议题,他坚定地强调“以竹代塑”这一环保理念的重要性。课中,他表示,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影响力,引导更多人认识到塑料污染的严重性,并主动采取行动,减少塑料使用,转而选择更加环保、可持续的竹制品。同时他也鼓励实践队员们将这一理念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,共同营造一个更加绿色、健康、和谐的生存环境。
课后访谈,感悟传承
结束课程后,杨老师接受了实践队员们的深入访谈。实践队员们就竹编创新纹样和打造竹编品牌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,收获了杨老师关于竹编品牌创新、竹编产品出海的独特见解。此外,杨老师也分享了自己与竹子结缘的故事,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竹编艺术道路上坚持与创新的心路历程。
面对竹产品和环境保护问题,杨维炉老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,也给出了坚定的回答:“近年来,中国联合相关国际组织,提出以竹代塑的倡议,减少对石化资源的依赖,降低温室气体排放,促进竹产业的发展,增加农民收入。我希望在传承非遗的同时,也能让世界看见中国的减排方式。因此我想试着用这样的乡村博物馆,坚守中华文化立场,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好中国声音,让世界读懂中国,提高文化自信,从而推动民族文化创新,用非遗的光明照亮减排之路,传承之路。”
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不仅让“竹编新语 甬脉通洋——行走的英语课”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实践队员们挖掘了中华文明中的竹文化,更使队员们进一步亲身体会到了竹编艺术的魅力,意识到“以竹代塑”和“esg”理念的重要性。杨维炉老师那份对竹编、竹文化的热爱与执着,不仅启发了实践队员们对竹编非遗文化的更多思考,也将激励更多年轻人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、文化认同感,有利于他们投入到优秀传统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去;将环保理念融入进日常生活里环境保护的切实举措之中。